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17集课程复讲

黄莉学长

  
    郑镰碎梨的故事,反映了对人平等相待的重要性。
    “不听妇言”,古代妇女很少有机会听到圣贤的教诲,因此,心量较小,比较自私,为自己考虑的多些。但是不仅是指妇女,如果男士也有这种心态,同样不能听取。古代的人能维持千人的和睦相处,主要还在于不斤斤计较,多为大局考虑。
    “财物轻,怨何生。”
    孔融让梨。长辈和小孩之间是否是平等的?要从两个方面讲,首先,小孩在人格上与大人是平等的,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,不因依附于我们。但是,从人生经验和阅历来讲,就不可能平等。如果小孩和大人处处平等,直呼其名,其就很难升起恭敬心,没有恭敬心,就很难听进去劝告。孔融作为弟弟,付出的劳动也少于哥哥,让哥哥是大的,也是应该的,且处处为哥哥着想,哥哥也会很感动,也会提起作为哥哥的责任,主动地爱护和帮助,一家才会和乐。
    古代的张士选让财,将本属于自己的一份财产让给了叔叔的七个孩子,这个让,不仅让出了家庭和睦,而且让出了心量。量大幅大,因此他参加考试也得到了高中。古人说“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。”懂得这个道理,自然不会和别人去争抢。
    实际上,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《了凡四训》这本书就是很好的一本反映人改变命运的书籍。作者袁了凡先生遇到一位高人,算命很准,自己前半生的每一步都算的分毫不差,他起初认为命运就是天定的,自己无能为力了,后来遇到了一位禅师,告诉他主要断恶修善,命运就能改变。他接受了并且实践了,所以后来自己寿命也延长了几十年,官位也做的很大了。所以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,只要我们下决心去实践。理得心安,道理明白了,才会做的好。事实上,如果命运能够被算准,说明是白来世上一趟。因为说明自己没有什么建树,没有改变和创造自己的命运。一般的人,没有大的作为,因此,往往被人算的很准。有两种人不会被算准:就是大善、大恶之人。做大善的人,命里本来只有100万的福报,现在乘以10,福报变成一千万,自然算不准。一个人如果做了恶事,比如抢到了200万,他能抢到,说明命里该有这些财富。但是本来自己可能是一千万的福报,现在做了恶事,现在却亏了800万,自己还在沾沾自喜,却不知已经不知道是否还能享受到这些钱财。对这种人我们是应该怜悯他,因为他有很大的福报,但是没有人教,他的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都没有教过这些,所谓“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,殊无怪也”。
    如果老师遇到学生们争抢,应该怎么办?有一个班的学生饭后吃西瓜,大家开始都去争抢最大的那块。后来老师教育学生说:如果一个人总是争抢最好的那个,你们会觉着如何?大家都会觉着这个人很私自。老师又问:“你们愿意和他做朋友吗?”学生都说“不愿意”。老师没有指出是哪个学生,但是通过讨论的形式,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会影响到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。老师又说:“一个人抢到最大的,他吃的很快,一定会影响到肠胃。此外,抢到最好的,仅高兴了一会,但是如果以后抢不到最好的,就会很难受,会生出很多烦恼。如果他一直希望得到最好的,而又没办法得到,那就会去偷去抢。”大家听了很受教育,第二天情况就大为好转,说明孩子都是教得好的。
    还有一个学生,听到老师最近收了一笔较大的钱款,就动了邪念。这就提醒我们家长和大人,言语要格外谨慎,俗话说财不外漏,否则就会引起他人的邪念。这个学生偷了钱财被抓后,被警察录了笔录,情绪很低落。蔡老师做到他的身边,他就说“自己想自杀。”蔡老师问他为什么,他说“因为没有一个人喜欢他,大家都讨厌他。”蔡老师说,“实际上还有两个老师平时对他很关心,希望他能改掉自己的坏习惯。”可这个孩子说:“自己知道打人不对,但是总是控制不住”。可见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旦养成了坏习惯,真是很难改变。所以蔡老师就让他写“功过格”,记录自己的善、恶行为,帮助他改过。
    “言语忍,忿自泯。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最容易起冲突的地方就是言语。俗话说:“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”。脾气一上来,就障碍了自己的内心,也障碍了与他人的关系。“利刃割体痕易合,恶语伤人恨不消。”人一旦恼怒发脾气,不仅伤害到别人,也会伤害到自己。中国古代大家庭能够循规蹈矩,和睦相处,主要还是做到忍耐,践行《弟子规》,弟子规的每句话都做到了,才会得到大受用。“忍”字,上面一把刀,下面一个心,就是说即使别人用刀子指着你的心,你也如如不动。无论别人怎么打你,骂你,你都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,不和他计较,一个巴掌拍不响,争吵也就可避免。一个人能够忍受别人,对方也会生气惭愧心。比如钉钉子的故事。
    一个人问蔡老师,要忍到何时是个头?以这样的心态,肯定会忍到火山爆发。夫妻相处,要能够体谅对方。因为两个人来自两个家庭,生活习惯、家风家学都差异很大,因此难免会有冲突。这时候,要体谅对方。即使是别人不对,也要心安,因为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”,只要自己做好本分事,关注自己的过失,不要管他人的好坏,时间长了,他人自然会被感动。
    如何对峙恼怒呢?“怒”自上面一个奴隶的奴,下面一个心,也就是说,人一发脾气,心就被这个脾气很奴役了,它让你往东,你不敢往西。如果把“怒”转为“恕”,“恕”上面一个如,下面一个心,意思是让我们心如他人,在想到自己的同时,想到对方,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,就会转怒位为恕了。
    “或饮食,或坐走。长者先,幼者后。”无论是吃饭还是行走,都要以长辈为先,提起自己的恭敬心和礼貌的态度。一个小孩学了一周的《弟子规》,回家主动给家人加菜,家里人很高兴,觉着学习传统文化有好处。但是,要向教育好子女,还是要教儿教女先先教己。自己首先要做到,然后去带动家人。
    当然,如果小孩学习弟子规,“置冠服,有定位。勿乱顿,致污秽。”家里爸爸却做不到,这是妻子如果去呵斥丈夫,肯定效果不好。如果教育孩子,父亲工作很辛苦,请你帮助他,这样孩子不仅学到了孝顺父母,父亲也会受到启发。
    实际上,学礼的孩子,不会学傻学呆。真正学礼的孩子,懂得为他人着想,脑子灵活,思维敏捷,态度端正,反而会受到长辈的爱护。孩子从小学礼,不仅扎下了好的根基,对他一生的事业发展都大有益处。
     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